2024年,山东奶业经历了阵痛与蜕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奶牛存栏量65.9万头,同比减少20%,原料奶产量313.5万吨,同比下降1.5%。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成武指出,行业亏损面超90%、中小牧场加速退出的背景下,山东奶业亟需通过绿色低碳转型突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提升饲草生产能力”“稳定基础产能”“推进奶牛产业纾困”,为山东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奶业大省,山东土地资源丰富,盐碱地开发更是潜力巨大,目前山东正依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资源禀赋,探索“种养一体化”新模式,将“生态包袱”转化为“产业优势”。正如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志强所言:“东营市未利用土地达288.3万亩,盐碱地种草模式已初显成效,2024年畜牧业产值突破117.6亿元,为全国草牧业提供了‘东营方案’。盐碱地,正成为山东奶业重构竞争力的破局关键。”
为加快推动山东省奶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畜牧业强省建设。4月16—17日,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指导,山东省奶业协会主办,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迪苏生命科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山东粗饲料大会在东营召开。会上,来自山东各地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奶业专家、饲草饲料专家与诸多企业家代表300多人齐聚一堂,以“低碳降本 提质增效 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当前山东奶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围绕奶业现状对策、降本增效、粗饲料技术创新与实践、奶牛疾病预防、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与交流,为提高奶牛养殖生产效益,提升乳制品消费水平、助力山东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就山东省奶业发展现状及情况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表示,当前国内奶制品消费复苏没有到达预期,但是对我国奶业来说,刚性需求还在,基本消费还在,14亿人的国内大市场的基本需求还在。在我们国家的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消费升级开始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稳定器”和“主引擎”,品质消费则将成为未来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我们要真正端住、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碗里既要有粮、有菜、有肉,也必须有奶。山东省是奶业大省,要因地制宜,做强做优“山东特色”。要推进农牧结合,注重非常规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奶农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适合省情国情的奶业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奶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又保证合理规划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大大降低奶牛养殖成本。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表示,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战胜困难是奶业的必由之路。我国奶源自给率由2021年的63%提升到2024年的73%,表明花了钱的人国产乳制品的认可度提升,表明奶业振兴的根基日趋巩固。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优质粗饲料的强力支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30年,人均奶类消费将达到47公斤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乳制品有700万吨以上的净增长空间。保障本土优质粗饲料充足稳定供给,培育低温乳品市场,促进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提升居民奶类消费水平将是行业工作重点。山东省作为我国奶业和粗饲料资源大省和强省,具备打造全国奶业示范标杆的优势。希望山东省奶业协会,在积极促进乳品消费,推动奶业利益联结制建设,总结宣传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典型模式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志强向与会嘉宾详细的介绍了东营发展奶业的优势所在。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面积288.3万亩,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开展盐碱地种草的天然优势。2024年,东营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85.6万吨,同比增长1.3%,实现畜牧业产值117.6亿元、同比增速3.3%,多项指标位居山东省前列。东营市食草畜产业规模大、基础好、优势突出,奶牛和肉羊养殖规模均居全省第三,每年对饲草的需求在110万吨以上。粗饲料是牛羊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东营市全力发展盐碱地种草,着力增加粗饲料及牧草供给,探索开展冬闲田单季流转种植单季牧草、林下种草、盐碱地披绿等发展模式,推动山东农业大学在黄河三角农业高新区建设草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扎实推进“粮改饲”项目实施,全年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利用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培养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推动粗饲料综合利用,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为山东乃至全国盐碱地草牧业发展、草牧结合提供东营方案。
奶牛养殖是奶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当前,提质、降本、增效是奶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如何创造性发展山东奶业的新质生产力,破解奶业困局也是本次大会所有代表探讨的热点话题。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成武在大会上指出,当前,全国奶业发展面临困难,亏损面超过90%,不少中小牧场承压退出,规模化、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整体原料奶产能显著下降。受大环境影响,资源约束日益趋紧,降本增效就要解决山东奶业发展的粗饲料瓶颈,山东奶业要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广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支持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创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草成本,增加本地化供应能力,为全省奶业高水平发展补短板、强保障。面对当前行业困境,山东奶业人要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谋划,奋发进取,千方百计维持生产。
青贮饲料是奶牛最重要的口粮,其质量高低必然的联系到牛群健康、养殖效益。近几年,为对冲奶业行情低迷的影响,许多大牧场开展了降本增效技术探索,揉丝青贮技术是极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这项技术通过机械揉搓、精细切割和有效破碎,将全株玉米、秸秆等粗饲料转化为柔软丝状结构可以进行青贮,明显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和发酵品质。为了完善这项技术在生产中“精准化、高效化、生态化”,山东省奶业协会牵头,联合山东省牧草技术产业体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澳亚牧场、中地乳业、克拉斯等单位,拟制订《揉丝玉米青贮标准》。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国家畜牧总站原总畜牧师石有龙、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志强、山东省牧草技术产业体系首席杨国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国良、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成武、山东省畜牧总站研究员翟桂玉、澳亚牧场经理武文在、中地牧业副总裁何举、克拉斯经理张建鹏见证《揉丝玉米青贮标准》团体标准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稳定发展的通知》精神,响应《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提出的2030年“人均奶类年消费量47公斤”目标,优化产需平衡,促进奶类消费,克服行业困难,山东省奶业协会联合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新希望乳业、得益乳业、农高乳业、富友联合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科学食奶 促进健康”提振乳品消费专项活动。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国家奶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养东、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成武、济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刘亚冰、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徐卿、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刘建民、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代表王昌亮、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乳业有限公司代表王大伟、富有联合澳亚乳业有限公司代表焦守锋共同启动“科学食奶 促进健康”提振乳品消费专项活动。
——山东农业大学临床兽医硕士、浙江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建明(中国)反刍首席专家王艳明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本届粗饲料大会举行恰逢其时,不仅是一场行业智慧的碰撞,也是一次破局求变的宣言。从技术革新到模式探索,从政策支持到消费提振,山东奶业正以“低碳降本、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舵,在黄河三角洲的沃土上闯出一条突围之路,也会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一份可复制的绿色发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