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记者走在张北县白庙滩乡二八地村的自然村元坊子村南侧的034乡道上,只见北面是规整的农房小院,南面是草木刚吐新绿的山丘,风光美丽迷人。
“曾经这条道上遍地牛粪,你看现在多洁净。”顺着二八地村党支部书记田爱平手指的方向看曩昔,几处栅门圈起来的当地,刚翻过的土地种上了新苗,一点也看不出那里曾是一处处脏兮兮的牛圈。
元坊子村紧临034乡道,乡民有养牛的传统。由所以涣散饲养人畜混居,不只农家院里有牛圈,路旁边也有牛圈。曩昔,村里牛粪遍地、饲草乱堆乱放,极度影响人居环境。
在间隔元坊子村1.5公里的“二八地村人畜别离会集饲养区”内,400多头牛正在牛舍外的围栏里等着主人来接它们去寻食。除了元坊子村的饲养户,二八地村的另一个自然村——石头囫囵村的饲养户,也把牛放在这儿会集饲养。
据了解,从2022年开端,张北县稳步推动人畜别离项目,旨在改进提高村庄人居环境,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村庄。以此为关键,白庙滩乡于2023年在二八地村施行了人畜别离项目,在县财务涉农整合资金支持下,出资200万元收买了一个废旧饲养场并进行改建,建成了占地近60亩的会集饲养区。
“饲养区建有4座牛舍,可包容600头牛,配建有草料库、青贮窖,还为饲养户建设了生活区,完成了饲养集约化、规模化,养起牛来既省心又便利。”田爱平介绍,元坊子村、石头囫囵村的养牛大户都把牛放到了饲养区,现在饲养区共有15户的400多头牛。
“牛舍里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翻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牛的状况,尤其是遇到母牛临产,看着监控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牛舍,真是太便利了。”说起会集饲养区,养牛户刘俊玲由衷称誉。
走进刘俊玲的家,小院里干洁净净,原先角落里的牛圈现已变成小菜园,种上了西红柿、葱和甜菜苗。“村里的牛舍一建好,我家就把30多头牛放到那儿去养了。你看现在多好,养牛家里不见牛,宅院大变样,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这日子过得舒坦!”刘俊玲快乐地说。(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